1、部件申请,优于整体
如果专利产品由多个部件组成,则在申请人预算的前提下,将整机拆分成多个具有授权前景的多个部件,分别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将是一个更好的选择。
2、相似外观,合案申请
若干相似的设计在授权专利中受到保护力度,与在这些设计中申请授权后获得的保护力度相同。
3、更新换代,拉开距离
产品更新换代,不一定需要再次申请外观设计专利。新产品外观与原专利外观差距很小的状况下,仍在原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。如果产品升级换代时,只有一个部件的形状发生变化,则可以吧这一部件单独申请外观设计专利。
4、寻找创新点,小节点
申请人提供的产品可能包含多个创新点。为了节省成本,申请人可以申请产品整体专利申请。由于多重创新,专利权很容易被规避。创新点应该被提取出来,单个创新点分别申请一个专利,形成多个专利布局。
5、设计要点,简洁明了
设计要点越多,专利保护的范围就越小,越容易规避。
6、形状创新,申请形状
如果产品的形状、图案或组合,以及颜色和形状、图案的组合具有创新性,可将产品在形状上的创新单独申请外观设计专利。
7、外观版权,交叉申请
大多数人认为该产品的外观已受到版权登记的保护,因此没有必要为该设计申请专利。但外观专利的保护力度和赔偿力度相对较大。只有通过版权维权,权利人获得的赔偿费用才可能低于侵权人获得的利润,从而导致侵权人承担继续侵权的风险,或者赔偿金额不足以平衡权利人的维权支出(金钱、时间、精力),也不足以打击权利人保护其权利的积极性,甚至放弃维权。然而仅有版权,无法达到有力的保护效果,建议同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和版权登记。
8.如果没有必要,不着色彩
在获得授权的前提下,外观设计说明书中尽可能避免请求色彩保护。
9、商品未动,外观先行
产品对外宣传、投放前就应当申请专利,否则可能因在先销售而使专利成为现有技术,最终因无效或者由于现有技术抗辩成立导致诉讼败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