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上最早的公认商标法来自法国,而《备案商标保护法令》也是法国在1809年颁布的,然而,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国 家,我国的标志实际上已经存在了。所以,今天让我们来谈谈古代的商标。
事实上,我国最早的商标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青铜器,在这些出土的青铜器中,这些图案、标志和符号都有自己的参照物。但从严格意义上讲,商标标识源于秦汉时期,因为在这一时期,商标标识起到了表明物品来源的作用。
秦朝时,为了保证作战武器的质量,秦王制定了统一的质量标准,还下令制造武器的人要刻上自己的作品和监工的名字。直到汉代,天下初定,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,商品种类越来越多,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是漆器。
在西汉时期,漆器上有“成市饱”、“市府草”、“成市草”等标志,用来表示这些漆器是成都的作坊生产的。
后来到了唐宋时期。这一时期,商品经济空前发展,商品种类十分丰富。唐朝时,当时《六典》中有规定:“其清弓矢长刀,官为立样, 仍题工人姓名 , 然后听瓷之。诸器物亦如之。以伪滥之物交者没官 , 短狭不中量者还主 ” 。为了保证货物质量,朝廷要求工人们标明自己的名字,如果他们违反这一制度,他们也将受到惩罚。此时,大多数商标标识是为了确保质量。
到了宋代,就变化更大了。在宋代,宋代商人非常重视名号的宣传,商标标识成为人们心中的认可,或者说是声誉。另外,它是招牌的设计,通过清明上河图,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商店门口的招牌种类繁多,由此可见,此时的商标标识不同于唐代;此时,商标标识成为广告工具。
明清时期,商标标识趋于完善,人们逐渐了解如何利用商标来保护自己的商业信誉和经济利益。举个例子:在道光十年来,一家名叫谢馥春香粉店的店面被别人模仿,店主就在柜台上摆了五个竹筒,取名“五桶为记”。后来,店主在店内用金子书写道:“本店城内仅此一家,此外并无分铺, 请认清辕门谢馥春老铺,五桶为记,庶不致误。”由此可见,此时,“五个竹筒”作为商业标识具有商标的当代意义。
总的来说,商标在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很少见,因为中国古代虽然强调农业,限制商业,但随着历史的发展,事物在不断地前进和发展,商标随着几千年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,如今为现代商标的确立提供了深刻的历史依据。